《貳零貳零與他們的畢業展》為今年受 covid19 影響之下的留學生特別製作的專題。線上畢業展改變了過往設計藝術作品被觀賞與展出的模式,也讓許多作品的呈現手法不得不以數位的形式展出。 本企劃分為三集,分別在倫敦與台北訪問七位今年應屆畢業的設計藝術台灣留學生,分享在疫情之下的留學生活與創作過程有多少血淚辛酸。透過三組截然不同的組合,與他們一起進入英國設計藝術教育的第一現場。
第一集我們邀請到兩位在英國就讀 Fine Art 純藝術的學生,Goldsmith 的吳珮頎和以及 Wimbledon College of Art, UAL 的陳裔喬,來跟大家聊聊在英國學習純藝術的生活以及遭遇到 Covid19 疫情影響之後的學校生活。
受訪者作品介紹:
美和與邱女士、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 Anymore

吳珮頎 Pei Chi Wu
https://soilmixgrass.wixsite.com/
https://www.instagram.com/pei_soilmixgrass/
美和與邱女士分別敘述著這兩位早逝女性冥婚的過往,而 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 Anymore 雖看似與冥婚無關,但在這個主題下作為跳脫習俗,去討論婚姻、家庭互動關係的存在。我在這支影片中思考著家庭人物之間的依存關係,並與前兩支影像對話。
我企圖在親人的冥婚故事中理解其延伸出來的不同面向。共同點是女性被家族與習俗覆蓋的名姓,她們更像是家庭中的附屬物與習俗的產物,我透過尋找她們的全名去立體她們的樣態;但在影片完成之後我還是未能找到她們的全名,她們依然是片段般的存在。而美和與邱女士這兩個冥婚題材的相異處是,主動式與被動式。普羅習俗中的冥婚多為被動式,邱女士便是依循著簡紅包的習俗進入了家庭。透過被生者延續生命的這個過程,也暗示著女性在當時社會中的固有框架。因此,在邱女士裡的視覺語言放置的是被凝視與被動的氛圍。而美和主動的進入自己家人的夢境,並告知家人自己對於婚姻的選擇。我試想託夢在父權理性社會下被視為怪力亂神,但透過夢境也隱含了女性在選擇上相對積極的可能。所以我在美和的影像上除了關注夢境與現實的交疊,也注入更多主動性與動態感。我是想在過去集體幸福的定義被是成家立業,然而現在婚姻已不能概括所有幸福。如果我用現在的思考來看冥婚過程,它就像是童話故事一樣;等待對象,舉辦婚禮,便沒有後話了。
所以在冥婚的大架構下與脫離鬼神及傳統的過程中,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 Anymore 這個作品裡,我更聚焦於日常生活與茶餘飯後的人們。它帶有更多脫離童話的婚姻現實,許多的磨合產出了不言而喻的的親密語言。藉題目暗示著雖然不如往昔浪漫,但在磨合狀態下也不到要放棄彼此的程度。
另一個想討論的是敘事語言。我思考著在臺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所使用的、各自族群的方言、官方語言,以及作為第二外語的英文,皆有各自的代表功能與意義。我將台語視其為與親人溝通的親密語言。但即便熟知國臺兩語,在冥婚故事裡的某些名詞的依然是理解困難的;我想是因時空背景的不同,敘事語言的落差而導致。再轉譯成英文的過程中,更多的宗教術語與地名更是難以複製貼上,這之間差異來自於文化與宗教。因此當覆誦家族故事時,我想把這個疏漏表現出來,同時重新詮釋這個游走於虛實的片段。
21 century madonna and child


陳裔喬 Yi Chiao Chen
https://www.yichiaochen.com/
https://www.facebook.com/Chiaoart/
我的藝術實踐探索了母子的古典宗教肖像。但是,我討厭分離。我描繪了分離和聯繫,因為作為母親,我的孩子住在另一個國家。因此,我參考了母子關於柔情的想法。失落,喜悅和悲傷,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甚至,如果能夠與您的家人接觸,那意味著什麼,以及成為21世紀母親的意義。
從過去到現在,聖母的形象一直都是歐洲人。儘管基督教徒已經滲透到整個星球。然而,基督教徒在台灣無處不在,影響著我的生活。因此,我使用西方的宗教基督教徒,對肖像進行繪畫並提出挑戰。作為這一代的台灣母親,我想創造出具有亞洲風格的聖母與聖子,探索凝視和背景,討論母子關係。因此,我使用轉變和融合的概念來探索種族,性別和文化身份的觀念,以反映21世紀當代世界中圖像的複雜性。
專案執行:Wen Chen、Zach Chen、Galen Chen
主持人:Beryl Wu
錄音剪輯:Zach Chen
編輯:Yun Jung Yeh
片頭片尾錄製:Yun Jung Yeh
封面設計:Wen Chen
貳零貳零標準字設計:Zach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