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人推薦」為不定期專欄,邀請對倫敦藝術、文化與生活有獨特觀點的專欄作家,與讀者分享獨具品味的倫敦生活。
本期專欄為「展演在倫敦」,作者為出生台灣台南的 Galen,身為台南囝仔卻不嗜甜。
Winchester School of Art 南安普頓大學/溫徹斯特藝術學院/美術所。
努力使藝術創作透過文字書寫拓展出更多面向。
位於倫敦 Piccadilly Circus 的皇家美術學院 Royal Academy of Arts (RA) 在 2021 五月英國尚處於Lockdown 階段時,推出了一檔非常規方式策畫的聯展:由 1999 年入圍英國最具知名度的當代藝術獎項 Turner Prize (泰納獎) 藝術家Tracey Emin (崔西.艾敏) ,與以「吶喊」一畫被世人所熟知的已故挪威藝術家 Edvard Munch (愛德華.孟克,1863-1944),兩位橫跨一世紀、卻同樣傑出的藝術家聯手展出一系列的繪畫與雕塑作品。
因為疫情的關係展覽前期無法開放實體空間,只能改以線上的形式向社會大眾展出,幸運的是自從六月開始 RA 便恢復實體營運了,雖然仍須遵守人數上限導致訂票出現擁擠潮,但至少觀眾得以親眼與作品面對面。館方更在閉館時期規畫了線上觀展,某種程度上透過網路讓更多觀眾得以欣賞。
展覽由藝術家本人親自操刀策劃,剛從一整年與膀胱癌的搏鬥中重獲新生的 Tracey Emin 從位於挪威奧斯陸的孟克美術館館藏中精挑細選了 18 幅油畫與水彩作品,並與自己的 25 件餘繪畫、霓虹燈裝置與雕塑作品並陳於皇家美術學院展廳中,試圖共構出一道鮮活的論述文廓,以回應此次展覽的主軸:「活著與死亡」、「親密與疏離」、「孤獨以及失去」,也能讓觀眾得以了解為何 Emin 始終視這位飽受焦慮與精神折磨的挪威藝術家為創作上的一盞明燈。
Tracey Emin 與孟克的緣分要從年少時期談起,自從 18 歲發狂似的愛上孟克的作品後,她與他作品之間的連結便不曾間斷。Emin 曾形容她與孟克的關係就如同「藝術上的親密摯友」—— 即便兩人的生日已相差百年且橫跨陰陽兩界。她甚至身體力行的在 1998 年以奧斯陸碼頭為主要場景發展出了一件錄像作品,來回應孟克那些也在相同地點取景的繪畫作品們。也因為 Emin 往往從自身充滿悲劇性的生命經歷去汲取靈感,作品中那藏不住的告解般表現形式與自傳性質主題,都再再反映出為何她對孟克畫中那扭曲怪誕、受盡折磨的形象為之傾倒。略舉一二,也只是讓觀者更加的清楚 Emin 如何 —— 如同她所仰慕的孟克般 —— 從那些痛徹心扉的斷簡殘篇心底隻字中,提煉出最深刻的作品。
入口轉角第一件作品 《My Cunt is Wet with Fear”》以直接且露骨的霓虹燈字體為整件作品的調性定錨,短短六個單字卻猶如在腦門賞了一記火辣的巴掌,滋滋作響。Emin 年輕時曾有一段時期在街頭與酒吧之間流連,有多次被施予性別暴力的不幸經驗,也因此歷經了數次的墮胎與流產。這些鮮明深刻的記憶都在她許多的作品中陸續被提煉成為養分,酣暢淋漓卻也十分沉重。
破碎凌亂的塗抹、乍暖還寒的零落筆觸在巨幅畫布中孜意散落,顏料反覆乾擦於空洞的人物體感中,帶有精神官能症的陰性氣質形象在 Emin 的繪畫中一直是種標誌,純粹愛欲的追尋及身體的捕捉也是她繪畫的關鍵角色,但在此展覽中,被挑選展出的作品更像是對絕望和痛楚的反抗,或是歇斯底里的吶喊 —— 如同孟克的作品般。
展覽另一邊廂,與 Emin 十分雷同,孟克的作品多與生命、死亡、愛、恐怖和寂寞等題材畫上等號,輔以對比強烈的線條與色塊,呈現患有精神疾病那詭異不安定的心理狀態。
而他在此檔展覽所展出之作均為 Emin 親自於挪威孟克美術館挑選之水彩與油畫作品。尺寸雖不同,但橫跨作品之間帶有神經質和晦暗的氣質卻如出一轍,帶有後印象派的大膽用色:紅、綠、藍、黃,詭異的裸身人物構圖也讓陰鬱氣質揮之不去。
父親與手足相繼在孟克的年少時期去世。其中一個妹妹在小時候就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而他自己也是體弱多病。雙親和手足接連的離世也嚴重打擊了孟克的精神與情緒,接踵而至的悲傷對其絕對是深度的精神折磨。因此,死亡烙印在這個年輕的心靈深處,這似乎是為何孟克的作品透出陣陣窒息的原因。
Emin 的作品一路以來都試圖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挖掘各種人性複雜難解的狀態與樣貌—無論良善、遑論美醜,鮮豔破碎的筆觸與躁動不安的人物輪廓是她標誌性的繪畫語言。同樣,孟克畫中如同「吶喊」般扭曲怪誕、近乎癲狂的人類,則讓苦楚與疼痛得以直接純粹的視覺化,每件作品都猶如罩著一塊濃稠的灰綠色布料,畫面之中乍聽無聲卻其實震耳欲聾。
兩位看盡畢生絕望深淵的藝術家,如同發現了遙遠的知己與筆友般難掩興奮,若孟克地下有知或許也將感到欣慰。Emin 以迥異的藝術形式回應著百年前孟克的繪畫,以此作為共同號誌,看似平行且橫跨陰陽兩界的孤獨靈魂們,不約而同以各自的方式低語呢喃,即便遙距百年依然高歌不輟。
創作對你來說是什麼?答案肯定南轅北轍,但對這位於1997年喝個大爛醉 聲名狼藉的在電視節目上口無遮攔抨擊當前藝術體制並離席公然「做自己」的藝術家來說,「創作對我來說就是種宣洩。」”Art is a cathartic act for me.” Emin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