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en Chen|展演在倫敦
‘It’s so personal, but it also feels like it’s being told to you; each work really speaks to your own intimacy.’
每件作品都透漏著恰到好處的私密經驗
「展覽中的作品們看似非常私人,卻似乎都想告訴你些什麼。每件作品都揭露了屬於各自恰到好處的一絲秘密。」服裝設計師Simone Rocha如此評論法籍美裔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 (Louise Bourgeois)在逝世12周年之際於倫敦南岸Hayward Gallery 舉辦的回顧展”The Woven Child”。
“The Woven Child” 蒐羅並整理了約90餘件Bourgeois 從 1990 年代中期到 2010 年去世期間創作所有以家用紡織品為基底的作品,這些材料通常來自她個人與家庭成員所穿著及使用的服裝、亞麻布和掛毯碎布。展中還包括藝術家的若干件具有紀念意義的裝置及雕塑、書籍、版畫和拼貼。

These garments have a history, they have touched my body, and they hold memories of people and places. They are chapters from the story of my life.’
Bourgeois的作品遊走於童年創傷與私密經驗的建構與揉雜。當幼年的她無意間發現父親與自己英文家教的不倫戀時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無助與壓迫的她,童年就在與父母波濤的愛恨迴旋中載浮載沉,對家庭的不安全感所帶來的後遺症十分顯著,也造成難以痊癒的傷疤。幸運的是她在藝術創作中找到了療癒自身的方法,早期的作品聚焦在處理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往後將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逐漸納入。其知名的巨大蜘蛛雕塑肇始於其生涯晚期的90年代,也是此展覽主要梳理的創作時間軸。
說到那些巨大的蜘蛛…
我來自一個從事修復工作的家庭,因此在我眼中,蜘蛛在做的事簡直就是修復工的翻版。如果你弄破了蜘蛛網,它們不生氣,不過就是重新再把網織好罷了。
‘I came from a family of repairers. The spider is a repairer. If you bash into the web of a spider, she doesn’t get mad. She weaves and repairs it.’
她創作的蜘蛛不只一種樣貌,有大有小材質多樣。在她眼中,蜘蛛就是其從事地毯修復工作母親形象的化身與指涉:堅毅不拔,且極富母性光輝,無論蜘蛛與母親均懂得修補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缺口—精神上與物質上。但為何是看似駭人的巨大蜘蛛,而非小巧細膩又更為母性的動物為何成為了她創作中最主要的類型?難道沒有更適合的動物? Bourgeois給出了非常深刻的答案:蜘蛛普遍令人不悅與不適,被視為是陰險的,只因他們偷偷的結網並捕食。
Bourgeois透過反覆出現的巨大蜘蛛與其指涉的母性辯證來打破人們的偏見,儘管牠們結網捕食,但同時也溫柔細膩且任勞任怨,而非替人類帶來恐懼。蜘蛛還具有高度保護性與防禦能力,從身體中吐出絲線來結網更與Bourgeois的創作觀相輔相成,更與母親堅強的形象引起更深一層的共鳴。蜘蛛之所以被賦予如此廣泛的負面含意,父權體制對於女性的宰制也包含其中,「醜陋」「危險」「有攻擊性」均(由男人們認為)與傳統女性的形象背道而馳,Bourgeois的作品就遊走在這蟬翼般輕薄的辯證邊界上。
藝術生涯晚年依舊創作不輟,更樂於遽變創作形式
2022年春際,Bourgeois藝術生涯後二十年的作品們被搬上了倫敦大眾的視野,是的,這些由數種布料組成並透過編織、縫合、修補各種表現形式的作品均是在她年過七十後的創作,包含那些廣為人知得巨型大蜘蛛雕塑以及非常私密的個人囈語小品。在源遠流長的藝術史上,生涯晚期還能創作不輟保有強大能量的藝術家實在彌足珍貴,從心所欲的七十年華在她身上一覽無疑。
在這些紡織作品中,藝術家長期以來所關注的議題都被以新鮮的形式做了探問。最精彩的包括她對性的探索以及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在她的織物雕塑中,Bourgeois有時會結合男性和女性的解剖結構和不同的身體部位,或者結合象徵性元素(如刀或房屋)的造型來演示心理狀態或社會中的角色。
There has always been sexual suggestiveness in my work. Sometimes I am totally concerned with female shapes — clusters of breasts like clouds — but often I merge the imagery — phallic breasts, male and female, active and passive.’
我的作品中一直廣泛存在著與性相關的各種暗示與靈感,有時我對於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清晰度與強度非常要求,例如那些成團成簇的乳房形象。但更多時候時常畫面中性別則揉雜不清、陰陽不分。
1990 年代中期,Bourgeois 讓她的助手 Jerry Gorovoy 清空她家上層的衣櫃,然後將所以舊衣物以顏色分類,找出能喚起她生活中特定人物或地點記憶的衣服。對Bourgeois具有特殊意義的服裝們被完整保留,並排列在金屬製的骨架上,就如她其中一件作品“Pole”一般。或者被改編成具象雕塑,抑或被剪裁並重新縫製成織物狀的圖畫。

“Untitled(1996)”中,金屬支架如樹般的拔地而起,同時撐起了若干支由乾燥牛骨做成的衣架,上頭掛的是Bourgeois的貼身衣物。傘狀的組織讓每一支衣架都能棲居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上而彼此不受干擾,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恐怖平衡。強烈的不適感撲面而來——柔軟矜持和鮮活野性在這株金屬上碰撞,輕薄如蟬翼的衣物懸掛在尚見得到緋紅皮質組織的牛骨上,混雜出一股怪異又奇特的觀看體驗。

其廣為人知的巨型蜘蛛雕塑當然是難以忽視的存在,只不過被安放在了頂樓的展間。湊近看,倒不至於因為其非常態的外觀而感到害怕,展燈下呈現強烈金屬質感反光與微微銹斑的長腳在讓你在確信這件雕塑高度藝術性的同時又不使你感到恐懼。八支長腳以各異的姿態盤繞框圍著底下的牢籠。Bourgeois兒時對於母親修補掛毯的記憶也召喚出這件作品之中蜘蛛所扮演的角色,「保護」就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再自然不過的。

每件舊物都能織出一片宇宙
每件舊物都擁有過一個故事,複雜或簡單。藝術家如何處理其擁有物件之間的關係往往更令人著迷,眼前的尋常衣物,底下講述的是親情、大時代歷史以及縈繞不散的家庭回憶,看似異於常態且詭異的巨型蜘蛛也僅僅是肇始於純粹非常的母愛。”The Woven Child”如其展名,將觀眾召喚回其孩提時光,並將此時彼岸的故事透過那些自衣櫃深處打撈出的物件,織成了一片宇宙。
Louise Bourgeois
The Woven Child
until 15 May 2022
Hayward Gallery, London
「倫敦人推薦」為不定期專欄,邀請對倫敦藝術、文化與生活有獨特觀點的專欄作家,與讀者分享獨具品味的倫敦生活。
本期專欄為「展演在倫敦」,作者為出生台灣台南的 Galen,身為台南囝仔卻不嗜甜。
Winchester School of Art 南安普頓大學/溫徹斯特藝術學院/美術所。
努力使藝術創作透過文字書寫拓展出更多面向。
galenc1996.medium.com